該如何向保健品營銷亂象宣戰?
近日,權健事件成了輿論熱點,也揭開了保健品營銷亂象。
在過去幾年,我接觸過一些保健品行業的大佬,也實地參觀過一些保健品企業。這些企業大多以生物科技公司或健康公司命名,企業廠房都是高標準的、現代化的無菌生產車間。由於冠名生物公司和高科技公司,它們在一些地方科技園區獲得大力支持。甚至有些已發展成當地的明星企業和利稅大戶。
在這些保健品企業的宣傳語中,通常包含很多生物、醫學及科技術語,加上各種抗衰老、防癌抗癌、預防疾病等描述。他們以保障健康及有效抑制疾病等為名,向城市富裕階層、老年人群體、醫院病患及一些慢病患者實施精準營銷。
營銷人員經過專業營銷培訓,抓住了人們怕死、怕衰老、怕患病等心理,經過對營銷對象長時間的“洗腦”,外加一些溫情服務,使得一些特需人群對產品產生心理依賴,久而久之就成了某保健品的信徒。
有些被營銷對象經過反復“磨礪”,甚至也成為營銷一員。長此以往,就形成了類似保健品“傳銷”模式。
保健品之名不善久矣,因其至今無法證實它的有效性,及其有害性。這就給如何解讀其功能提供了空間。
現在的保健品更有保健食品和健康食品做蟬衣。一些實力企業更是不惜重金聘請大牌明星和各類“專家”代言。雖然這些保健品生產經營者在大眾網絡平臺極少宣傳,但是在線下活動、一些電視購物及不良網站的宣傳等,都是無所不用其極。
這些營銷活動在縣域及一些二三線城市較為多見,基於其營銷活動的不可控,加之基層專業食藥監執法人員匱乏,監控此類活動極其困難。
天下苦保健品亂象久矣。我們希望這次人們對權健的關註,能成為保健品亂象治理的一個契機。或許我們是時候向它們“宣戰”了。
保健品亂象治理是一個大問題,需要多部門聯動。首先,在城鄉社區,要聘請有專業知識的醫生或者社區工作者,持續開展現場宣傳活動,普及健康知識。
遇到保健食品經營者以電話形式進行營銷和宣傳時,存在虛假或者誤導性宣傳;明示或暗示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等不法行為,鼓勵公眾通過撥打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的12315專線電話進行投訴或舉報。
針對各種存在虛假宣傳等行為的保健食品電話營銷行為,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治理,對相關機構進行征信管理,建立社會信用檔案,把有重大違規行為的保健食品電話營銷舉辦者、品種納入監管“黑名單”。
對於一些涉及保健食品的群體性營銷活動,要密切關註。同時,加強與公安機關等聯系溝通,通過大數據方法,建立各種保健品違法違規營銷行為精準識別和聯合懲戒機制。
最後,通過地方及中央廣播電視媒體及互聯網平臺披露各種違規違法保健食品及其營銷活動,借此有效遏制保健食品營銷亂象。
下一篇:沒有了